媒体报道
丝路风采 | 新华社、人民政协报、国资报告纷纷点赞我们“一带一路”生动实践
来源:新华社、人民政协报、国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20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新华社、人民政协报、国资报告相继报道我们在“一带一路”上的生动实践,点赞巨石埃及、北新防水、赞比亚工业园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下面一起跟随小料看看吧~
10月17日举行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中外工商界人士深入交流、寻找机遇、凝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彰显了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工商力量的信心和决心。签约环节是本次企业家大会的“重头戏”,中国建材集团也积极参与其中。
新华社:
谈合作 谋发展 促共赢
——来自“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的声音
新华社 王希
“中国建材集团今天签约两个项目,一个是在波兰EPC总承包建设4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一个是为马来西亚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10兆瓦余热发电工程,都是绿色低碳项目。”在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看来,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难题,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海外余热发电工程
回顾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历程,作为建设主力军,我国中央企业持续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不断扩大“走出去”的广度、深度,助力沿线国家和地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赢得了当地民众及所在国政府的赞誉。
人民政协网:
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我国央企在“一带一路”生动实践赢得广泛赞誉
人民政协网 闫秋图
提到中国建材集团“走出去”,也许你会想到水泥等基础建材。的确,中国建材集团推动了我国从全球水泥装备最大进口国转变为全球现代化水泥装备最大出口国,在津巴布韦、赞比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局了水泥、骨料、商混等基础建材制造基地,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但另一方面,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全球最具实力新材料产品制造平台,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致力于轻质建材、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新材料、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先进陶瓷、人工晶体等新材料业务实现高端化、量产化、全球化。
从埃及首都开罗向东约120公里处,10年前,这里还是茫茫戈壁。如今,一个现代化玻纤生产基地拔地而起,这是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非洲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
十年间,巨石埃及公司不仅完成了4条玻纤生产线和配套辅助项目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有效带动了玻纤上游的矿物原料加工、包材加工等产业,以及玻纤下游的风力发电、玻纤制品、管道制造、卫浴制作、物流运输等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配套企业入驻埃及,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这是中国建材集团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建设及国际化战略取得的巨大成绩的一个缩影。中亚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先进、节能环保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亚地区最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世界水泥余热发电史上规模最大的余热发电项目,还有世界最大单体炼油厂、全球造纸业最大废液碱回收锅炉、行业内第一个荣获国际国内双项最高荣誉的建材项目等,都出自中国建材集团之手。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表示:“未来,中国建材集团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化上将更快、更高、更广、更深、更稳。与此同时,将继续深耕国际市场,推进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国际化,利用10年左右时间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建材。”
《国资报告》推出特别策划《共好“一带一路”》,并在10月19日发布的《共好“一带一路”——国资国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纪实》一文中多处提到中国建材。
国资报告:
共好“一带一路”
——国资国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纪实
纵向共链上,交通链:中国中铁等负责铁路工程建设;基建用材由鞍钢、中国建材等企业提供,其中鞍钢供应了包括3万吨钢轨在内的工程用钢,中国建材提供了31万平方米防水卷材;徐工、柳工等企业提供了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设备。
北新防水为中老铁路提供31万平方米
建筑领域,中国建材投建了赞比亚工业园等多个围绕建筑材料上下游建设的产业园项目,其中赞比亚工业园是以水泥为主导产业,以骨料、机制砂、石粉、烧结砖、商混站等为辅的循环经济“迷你工业园”。
赞比亚工业园被称为循环经济“迷你工业园”
中国建材旗下中国巨石埃及公司副总经理默罕默德·阿德勒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从参与者、建设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巨石埃及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填补了非洲玻纤行业技术空白。该公司不断优化埃及员工培养体系,定期开展“传帮带”、拓展活动、技能比武、中层干部在线培训等活动,并组织中国总部技术人员多次奔赴埃及支援、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安排骨干力量赴中国总部学习。目前,巨石埃及本土员工超过2000名,本土化率达到98%以上,中层管理岗位本土化比例超过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