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责任传播

周育先受邀做客央视对话,以中国建材集团生动实践,解答中国工业三大考题

来源:央视《对话》  发布时间:2021-01-26

1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聚焦中国工业“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工业大奖”,深度阐释《中国工业之“韧”》。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典型材料工业企业,最近6年连续三届荣获4个中国工业大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受邀做客对话节目,畅谈材料发展故事。

↓《对话》精彩视频↓

主持人:陈伟鸿

访谈嘉宾: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李毅中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育先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  杨晓明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卓普周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经理  王天翔

周育先精彩对话

陈伟鸿:“中国工业大奖”这个奖项在中国工业领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人把它称之为中国工业领域的“奥斯卡”,那么中国工业大奖是否看重科技成果转化呢?

周育先: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有6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3个一等奖获得了三届中国工业大奖。所以我觉得工业大奖非常看重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不光是转化成一点小批量,更重要的是转化成一个产业,转化成一个高水平的企业,在中国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

陈伟鸿: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四位企业家代表,他们都刚刚捧得了“中国工业大奖”,接下来我们准备了三道考题,来解读这些捧得工业大奖的企业究竟有多牛。

考题一:受制于人

陈伟鸿:我们先看第一道考题,是四个字“受制于人”,这四个字出现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扎心感”。周董事长,这四个字对您来说,曾经经历过吗?

周育先:“受制于人”这四个字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从进入工作开始就遇到了。我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一家做人工晶体材料的研究院。

我这里有一小块晶体,比米粒大一点,看上去并不稀奇,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实际上主要解决当时我们国家光刻用的光源问题。当时我们国家还在用(近)红外激光,当时想如果这个光刻的线路要变窄的话,有没有绿光、蓝光、紫光?而这一块晶体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使我们眼睛看不见的(近)红外激光,通过这一块晶体后,自动转化成绿色激光。

用一小块晶体让中国光刻不再“受制于人”

我给大家演示一下,这边有一个(近)红外激光(光束)发散器,现在看上去什么都看不见,但是(肉眼)看不到的(近)红外激光,通过晶体就能变成绿光。绿光的波长是多少呢?532纳米。红外激光的波长是多少呢 ?1064纳米。通过晶体后缩短了一半,就能看到了。

陈伟鸿:它在哪些领域可以发挥作用呢? 

周育先:主要是在做芯片的时候,光刻这个线路越窄越好,我们数据的储量实际上跟跑道一样,比如一个跑道上面,如果是1米宽的只能画四条,通过改变波长,就能够画出八条。所以一旦这个线窄了以后,储存量运转的速度就可以提高很多。

当时这块晶体材料美国对我们是封锁的,不让进口。但是从这块晶体研发成功了三年以后,我们量产并且成本价格都降低了,所以后来美国开始采购我们的晶体材料去做他们的绿色激光器。

陈伟鸿:这个例子就是受制于人之后的绝地反击。 

自主研制5.0中性硼硅玻璃鼎力支持我国新冠疫苗研发

周育先: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瓶子,是用我们5.0中性硼硅玻璃做出来的,可以放新冠肺炎疫苗的玻璃瓶。

陈伟鸿:这个应该是杨晓明董事长最熟悉的一个道具。 

周育先:我们是他们上游包装材料供应商。这种5.0硼硅玻璃在2017年前,我们国家还不能生(量)产。我们通过这些年努力,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无偿为疫苗研发机构提供了上千万个这样的玻璃瓶。

这项技术实际上也受制于人。技术受制于人在我看来一般是三个:第一个是技术不转让;第二个是产品不出口;第三个是前两个实在挡不住的时候,价格提高。我们破解了这三个问题,受制于人的问题就解决了,这三招就没用了。类似这样被攻克了的产品在中国建材还是蛮多的。

陈伟鸿:刚才中国建材在新材料的突破上,有一个装疫苗的瓶子,我们知道2020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符合条件正式上市,所以问一个问题,坐在相邻座位的两位是不是因为小小的疫苗瓶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现在我们使用的疫苗瓶子是中国建材的瓶子吗? 

杨晓明:是的,中国建材集团在材料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我们这个疫苗对瓶子的质量要求特别高,以往是进口的,现在国产也有一部分,供应量还是不够的。中建材针对这个需求进行了科技攻关,不光是从材料的原材料制备上,到现在这个产品的加工上,也是我们在合作。

陈伟鸿:我觉得这是让大家欣慰的合作典范。

考题二:古板守旧

陈伟鸿:今天中国工业和从前大家的刻板印象肯定有了很多的不同,刚才在解决第一个考题过程中,已经让大家看到了我们很多的突破和创新。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道题目,也是需要很多中国工业企业正名的题目,这四个字叫“古板守旧”,今天的中国建材集团是不是和这四个字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周育先:有时候人家一说,中国建材,不就是搞点水泥、搞点传统的东西。

陈伟鸿:潜台词就是可能和落后有关系。

周育先:对,曾经我跟一个互联网的公司,还有一个很时髦的公司老总,一起去参加一个活动。他就问我,你来干吗呀?咱们这个属于时尚圈的在一起。后来我就和他们说,中国建材集团听上去好像是一个古板的(企业),现在做水泥的实际上已经不古板了。

举一个例子,去年年初,法国一个著名水泥公司,有一条生产线需要中材国际的技术去给它们更新升级,但是要求很苛刻,这条生产线已经运营了20多年了,原来的图纸之类都不全了,下面的管道也密密麻麻,它要求中材国际帮它去做升级,但升级有个前提要求:老线不能停,等到建完了,可以随时切换过去,再停老线。

所有的(工作)包括测量等等,实际上都是在运营中执行,很难测得准。疫情期间我们也无法去(法国)太多人,这件事情难度系数变得很高。但是后来中材国际团队听了以后说,没事,我们能解决。我们派出的是什么呢?我们派出的是无人机,派出的是激光扫描,在原来老厂里边进行了立体的扫描,几天工夫就把这个测量解决了。

测量解决了以后,立刻生成点阵云,这个云(数据)及时传回北京总部,北京总部就对所有场景开始数字化模拟。比如窑,你看右边的是在计算机模拟的,它的空间很窄,要去租一个什么样的吊车,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把这个大设备安装定位。左边就是实际的安装,两边都是无缝衔接、一模一样。这些传到北京以后,更重要的是,这些点阵云立刻可以转化成各种施工单、加工单,那么需要多少配件全部都解决完了。

中国建材海外数字化“隔空建水泥厂”

现在这个厂已经安装了52%,在安装完毕以后,不光是交付一个物理工厂,我们还会交付一个数字工厂。这个数字工厂里边,所有这些装备上面安装的传感器,能够及时告诉他们,多少时间内不用关注换配件,这个数字工厂负责了这个工厂的全生命周期。所以你可以想一想,这样的数字工厂的设计,这样的网上操作,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做到了无缝衔接。

陈伟鸿:所以这种越洋的数字化操控,让大家对中国建材有了新的认识。刚才我们提到的古板守旧已经和我们看见的崭新的一切没有任何关系了。

考题三:污染大户

陈伟鸿:两个考题过后,我们还有最后一个考题,也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考题,还是四个字“污染大户”。“污染大户”是人们对中国工业企业传统认知非常明显的标志,那么中国工业企业是否已经摆脱“污染大户”了呢?

周育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专门提了一句话,就是传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际上绿色化的背后,要解决的就是污染问题。以前一说水泥,就可能会觉得污染很大。因为它毕竟需要用天然的矿物融化成一体,然后再去得到我们需要的成分和原料,这个过程当中它必须要有能源消耗,要不用煤,要不就用电,所以煤电再加上矿物,就产生了污染。原来工业化水平不行、智能化水平不行的时候,水泥是生产出来了,但是带来的可能是水泥厂周边的污染,比如周围的树上、草上都是白白的一片,那是粉尘。

现在用的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的排放每立方米可以降到5毫克以内,氮氧化物排放比国际先进标准还降低80%多。现在设计的水泥生产线,可以在花园里、草原里、森林边,不光光是能耗降低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排放远远小于我们国家标准,也远远小于全球先进标准。

中国建材打造“花园中的工厂”

陈伟鸿:今天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中国工业领域企业不断在回答着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身体力行地在摘掉这些标签。让我们把掌声和敬佩送给他们,谢谢你们付出的努力!